染上灰霉病后,植株的症状为幼苗期的叶片、叶柄呈水渍状腐烂,之后干枯,若潮湿则会出现灰色霉层。
成株期时,叶片会从边缘开始发病,并慢慢变成“V”字形病斑,然后往内发展,若周围潮湿,病斑还会有灰色霉层。
果实染上灰霉病后,初期时,呈水渍状,褐腐,在病健交界处明显,后期时,病部会有黑褐色,呈鼠粪状的菌核。茎部受害后,会对植株上部的生长造成影响。
一、灰霉病的症状
1、危害症状
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发病,可危害叶片、花、果实和茎。
(1)幼苗受害,叶片叶柄形成水渍状腐烂,之后干枯,潮湿情况下产生灰色霉层,严重时波及到幼茎,终导致幼茎腐烂干枯,整个苗子失去生命力。
(2)成株期叶片受害是从叶片边缘开始发病,逐渐形成“V”字形病斑,逐渐向内发展,潮湿时病斑处长出灰色霉层。
(3)果实受害多从果实与花瓣黏连处开始,或者是直接从花托处侵入,初呈水渍状,褐腐,病健交界处明显。潮湿时出现灰色霉层,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。
(4)茎部受害,形成条状病斑逐渐益缩干枯,潮湿时产生灰色霉状物,关键是茎部受害会直接影响植株上部的生长。
2、发生规律
此病害是低温高湿病害,温暖潮湿的条件容易使此病害大发生。另外,此病害属于气传病害,即靠气流传播的一类病害,容易大流行。
二、灰霉病的侵染途径
1、病菌从因农事操作、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。
2、底部叶片受肥害后,从叶边缘感染病菌。
3、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。
4、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。
5、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。
6、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。
7、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。
8、枯死的花瓣、叶片粘贴于果面,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