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状呈长椭圆形,略扁且弯曲,两端分别有红色或棕红色的茎基、圆形的根痕。
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上面能看到排列成环、不显眼的须根痕。
较硬,断面呈黄白色或棕色,咀嚼时有粘性,带有甘甜的味道。

一、真天麻有什么特点
1、天麻为长椭圆形,略扁,皱缩而弯曲,一端有残留茎基,红色或棕红色,俗称“鹦哥嘴”,另一端有圆形的根痕。
2、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半透明,常有浅色片状的小皮残留,多纵皱,并可见数行不甚明显的须根痕排列成环。

3、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其断面略平坦,角质黄白色或棕色,有光泽。放口中嚼一下,较脆,有粘性。
4、气味特异、甘甜。根据老药工的经验,辨别真假天麻的方式,可以概括为:天麻长圆扁稍弯,点状环纹十余圈;头顶茎基鹦哥嘴,底部似脐圆。
5、若再鉴别不开,就需要请专家进行显微镜鉴别和理化鉴别了。

二、天麻有性繁殖为什么成活率较低
1、有性繁殖育种存在着盲目性
(1)天麻有性繁殖是近年才研究成功的高新繁殖育种技术手段,要求相当严格,因天麻属多学科(植物学、菌类学、土壤学、自然科学等等),某一个学科不精通或一个小小环节失误,即可导致全盘皆输。
(2)天麻不像农作物小麦、玉米那样易种好管,南北均可种,不少引种者不论自己地处纬度和海拔高低,自然环境条件怎么,是否掌握了全套技术,却大批盲目引种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。

2、播种季节推迟
(1)天麻性喜凉爽自然环境,适宜的育种时间为3月~4月份,萌发菌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,生命力会减弱直至死亡。
(2)目前大多数靠有性繁殖设备简陋,没有加温催剑设施,靠其剑麻在自然温度下生长结实,成熟时恰遇不利天麻种子萌发和萌发菌生长的高温季节,细小的天麻种子根本得不到萌发菌的及时充实而萌发,形不成原球茎而失败。

3、选择密环菌种不严
(1)天麻是一种和密环菌结合的特殊产物,没有优良旺盛的密环菌,种植天麻只是一句空话,密环菌是天麻技术中一项重要学科,品种也较多,有密环菌、黄绿密环菌、假密环菌,从菌索分类有细线菌、粗丝密环菌和扁状宽带密环菌等。
(2)大多数引种者对技术一知半解,对菌种认识不足,死菌活菌难以辨认,菌种品种真假优劣更弄不清楚了,不论菌种生命力强弱死活,只管多施一些,力求增产,结果第二年采收时颗粒不见损失惨重,大大损伤了元气。

4、“急于求成,一步到位”不科学种植方式
(1)天麻一生必须靠密环菌供给营养方可生长发育,麻种与密环菌必须及时结合,产生良性循环关系,这是天麻成功关键所在,密环菌虽不是天麻的粮食,但它是为天麻打胜仗运送粮草的一支精锐部队,在天麻生长中担负着至关重要任务,人马未到,粮草须先行。
(2)大多引种者忽视了先培菌材后种麻,天麻结成大疙瘩的这个关键环节,急功近利,急于求成,一步到位,麻种、密环菌种、新材一次性种植法,导致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。
(3)而密环菌因为时间短还不可接入新材,原球茎因得不到及时供给营养而全部饿死,造成采挖时只见密环菌索缠满杆,不见长有天麻娃的空窝现象。

5、播种时干湿度把握不准
(1)天麻种子十分细小,生命力极弱,寿命也非常短,对播种时沙和树叶干湿程度要求十分严格,干燥或过湿均可在短时间内将麻种致死。
(2)不少种植者对这一点不够重视,干湿不标准者多,其实这个小小环节的粗枝大叶,造成了不少人劳而无获。

6、精种植 粗管理
(1)种植业是三分种七分管,天麻是一种特殊种植行业,要求方方面面,面面俱到,十分严格,只投大面积规模发展,不求精益求精细管,是很难成功高产的。

(2)一部分人在小面积的林缘、果园也种植成功,自以为也没啥学问,非常简单,就大田规模种植,赶赶时运赚他一把子,忽视了它的生长特性,不搭设荫棚,创造适宜小环境,在高温的夏季强光直射曝晒,地温升高,超出了天麻适温界限,致使已长大的天麻也难受炎热而闷死。

(3)小天麻更不用说了,造成采收时天麻变成大空皮,所谓菌丝吃天麻的反常现象,投资大损失也大,想发家反致穷了。要想种好天麻必须认真科学种植与管理,才可以达到预期之目的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