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瘟,主要在水稻3叶前发病。叶瘟,主要在水稻3叶至成株期发病。
节瘟,主要在穗茎下发病。穗茎瘟、枝梗瘟,主要在穗茎、穗轴、枝梗处发病。
发生稻瘟病,主要传染源是种子或土壤、附近的作物带有病菌,可通过水、空气等途径进行传播。
一、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时间
整生育期均发生稻瘟病有四种类型:苗瘟在三叶前;叶瘟在三叶至成株期;节瘟则会发生穗茎下;穗茎瘟和枝梗瘟发生穗茎、穗轴和枝梗上。
二、水稻稻瘟病是品种问题还是气候问题
稻瘟病的发生定具备三先决条件:传染源、传播途径、易感品种、辅助条件、气候环境。
1、传染源:必须有种病菌存或种子带菌、或土壤带菌、或邻近田间有病菌。
2、传播途径:空气流动、水流动、人活动等。
3、易感品种:水稻抗病性好得病概率也低易感品种易于生病;相同品种还要看秧苗素质象人体质样素质好抗病能力强。
4、气候环境:高温高湿易感病;既有自气候原因又有人管理原因。
三、稻瘟病的症状
1、苗稻瘟
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,基部会变为灰黑色,稻谷叶会变淡褐色,出现卷缩,以及枯死,严重时会成团枯死,如火烧状。
2、叶稻瘟
(1)通常于分蘖期以后,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,急性型的病斑一般是褪绿色,圆形、椭圆形、或者不规则的形状,病斑的背面会生出灰绿色霉层。
(2)而慢性型的叶片会产生暗绿色的斑点,中间部分是灰白色,外面会有黄色的晕圈,病斑上会出现少许的灰绿色霉。
(3)当环境条件适合于发病,慢性可以发展为急性型,同样的急性型也可以发展为慢性型。
3、节稻瘟
稻节上初生褐色小点,逐渐扩大,围绕全节,使节部变黑、干枯、下陷;表面上长出黑色霉层,容易出现折断,会对结实、灌浆造成影响,导致枯穗或半枯穗。
4、穗颈瘟
穗颈上部分是淡褐色病斑,边缘有水渍状褐绿现象,向下、上扩展,长达2-3厘米的长斑,发病早的造成白穗,发病晚的则成熟度下降,秕粒增加,穗部的枝梗,以及小枝梗会受到危害,变为灰褐色。
5、谷粒稻瘟
通常在谷壳上出现灰白色或暗灰色不定形病斑。严重的谷粒枯白,成秕谷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