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孵化第一天时,先使用添加有葡萄糖、维生素C的温水开水,然后饲喂5成熟的大米饭,6次/天。
2、孵化第四天时,改为饲喂煮烂小麦、全价搭配饲料,4-5次/天。
3、开食3天后,需要增加饲喂小鱼小虾、蚌肉、螃蟹、蚯蚓等动物性饲料。15日龄后,饲喂频率调整为3次/天。

一、幼鸭吃什么
1、幼鸭可根据时间的不同,喂食温水、米饭、饲料等食物。
2、雏鸭出壳第1天,先用加入了葡萄糖和维生素C的温水进行开水。开水后喂食5成熟的大米饭,可洒在竹席上,让雏鸭自己啄食,每天喂食6次。

3、雏鸭长至4天后,便可以改喂煮烂的小麦和全价搭配饲料,每天饲喂4-5次。

4、长至15天后的鸭子,每天喂食3次即可。
5、当雏鸭开食3天之后,需要给它们增加一些动物性的蛋白饲料,可以把小鱼虾、河蚌、螃蟹、蚯蚓等食物剁碎了跟食料伴在一起,给雏鸭喂食。

二、幼鸭为什么容易死亡
1、自身因素
雏鸭雏鸭绒毛稀少,体小娇嫩,体温调节能力差,消化机能不健全,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、抗病力较差,容易引发疾病和死亡。

2、温度
(1)雏鸭适宜在28-32℃养殖。
(2)在26℃的低温下,雏鸭容易拥挤扎堆,窒息死亡。而人工把扎堆的雏鸭播散,容易导致雏鸭着凉感冒。

(3)鸭舍温度高于32℃,则会导致雏鸭精神不振,吃食少,喝水多,体温升高,体热散发受阻,从而影响生长发育,诱发疾病,引发雏鸭大批死亡。

3、湿度
(1)鸭舍要保持干燥清洁,60-70%为适宜的湿度。
(2)环境湿度超过80%时,雏鸭会出现精神不振、食欲减退、扎堆、呼吸困难、拉稀、绒毛松乱等症状,严重时雏鸭还会啄毛,把头、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。这样的鸭子大多数发育不良,生活力、抗病力减弱,日后容易成为僵鸭。
(3)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病菌和寄生虫的繁殖,饲料和垫料容易发生霉变,导致雏鸭容易得病。

4、饲养密度
(1)饲养密度多大,容易造成雏鸭生长不均匀,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,还会影响生长发育,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雏鸭的死亡。

(2)饲养密度小,导致温度不好掌握,且鸭舍的利用率较低,浪费资源。

5、有害气体
(1)雏鸭对室内的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氨气、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,当这些有害气体超标时,容易造成精神不振、呼吸口腔黏液增多、食欲减退、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伏,严重时会导致鸭子仰头、抽风、瘫痪而死。

(2)雏鸭二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有室温过高,通风不良,饲养密度过大等。

6、药物使用不当
(1)当雏鸭发病时,诊断和用药不当会引起雏鸭死亡。
(2)使用药剂时,不按说明书使用,随便加大药量,增加服药次数,也会造成雏鸭的死亡。

三、幼鸭身上有没有寄生虫
1、一般情况下,基本上所有的生物身上都会携带一定的寄生虫,小鸭子身上当然也不例外。

2、小鸭子身上容易出现一种叫“前殖吸虫”的寄生虫,如果这种寄生虫过多的话,那么会影响以后的产蛋数量、降低鸭蛋品质。

3、小鸭子身上也会有一种叫“卷棘口吸虫”的寄生虫,这种的寄生虫对小鸭子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,小鸭子会不吃饭而变得瘦弱,生长极其缓慢。

4、因此,作为饲养小鸭子的饲养员,一定要及时的给小鸭子做驱虫工作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